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我市始終堅持把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,以“人人、處處、事事都是營商環境”的服務理念,主動作為、優化服務、精準施策,疏“堵點”、化“痛點”、解“難點”,切實打通服務企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為助力我市經濟跑出“加速度”貢獻企服力量。

在安徽炎黃液壓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,機器轟鳴,工人們正加緊趕制訂單。然而就在幾個月前,這家企業還因資金短缺面臨停產風險。
安徽炎黃液壓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畢崔響:“我們想擴大產能,但是資金周轉有點困難,包保干部了解情況后及時幫我們對接銀行,短短一周時間資金流到達我們賬戶了,幫我們解決資金難的問題。”
畢崔響所說的“包保干部”,是蕭縣經發局的工作人員張碧野。作為全縣264名包保干部之一,他每月至少走訪企業一次,摸需求、解難題。針對融資難,蕭縣建立銀企對接綠色通道,目前,已幫助企業獲得貸款2.3億元。

審批慢、流程多、多次往返于多個部門和窗口,曾是企業的“頭疼事”。光大綠色環保再生能源(蕭縣)有限公司因擴大產能急需辦理房屋產權登記進行融資,蕭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啟動“幫代辦”服務,開通綠色通道,采取“拿地即發證、竣工即交證”新模式,原本三天的手續現在一天就辦理完畢。
從“企業跑”變“干部跑”,蕭縣通過“問題清單+閉環管理”機制,已累計解決企業訴求426件,推動15個項目提前投產。
精準高效服務好企業,就是良好營商環境的最好體現。今年以來,全市上下始終堅持“項目為王”,對標學習杭州先進經驗,以宿事“速”辦工作平臺為載體,專班抓調度,健全完善工作機制,落實落細上級一攬子增量政策,最大程度放大政策紅利。同時,精準對接企業融資、用工等各方面需求,提供全流程服務,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,以實實在在的服務解決企業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讓廣大企業發展信心更加堅定。
數據顯示:上半年,我市共減免小微企業登記費用10.8萬元。全市在庫億元及以上投資項目(不包含房地產開發項目)525個,較去年同期增加3個。分領域看,制造業投資增長3.1%,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.6%,社會領域投資增長45.2%。
融媒體中心:毛峰 蕭縣融媒體中心
新媒體編輯:崔明月







